只需对抱篇稍加阅读和理解,就不难发现,作者认为只要心诚并创造适当的条件,一切物质都可以改变。人们是可以炼得仙丹和黄金的。根据这一理论,葛洪在收集、研究众多的药物和物质、行医治病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丹药实验。正是通过这些实验,他熟悉了许多无机物质的组成和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接下来便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一些典型例子。
例一、“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通过查阅资料和理论推断,我们发现了其中的错误。丹砂即红色的hgs,它在空气中与2反应,生成了hg单质和s2气体,这就是所说的丹砂烧之成水银。后一句则错了,事实上是hg和2加热反应生成hg。由于hg也是红色的,便有了“积便又还成丹砂”之说。可见作者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很多就集中在外表上。但按照当时的化学发展技术,能有如此成就已属难能可贵。
例二、葛洪曾宣扬,“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指含us4的胆矾。曾青涂铁是us4与fe发生反应,故表面附了一层红色的铜,这也应验了葛洪关于“外变而内不变”的理论。
例三、葛洪对于铅的化学变化做了许多实验。例“铅性白而赤之以为丹”、“丹性白也,而白之以为铅”。葛洪发现铅可以变成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白加热,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还可以变成铅白,最后还原为铅。
例四、我们都知道碘能够升华,而葛洪早在1700多年前就进行了雌黄和雄黄的升华实验。抱篇中有记载“取雄黄、雌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覆之。百日之后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
其实,葛洪研究物质的变化就是两个目的,炼制金银和制造长生不老丹。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如此荒谬,可就是有许多人乐此不疲。古时人们认为黄金能够在自然界长存,如果人能够吸取其精华,那么人的寿命或许也能延长。抱着这种思想,许多人吞食金豆,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没能延年益寿,反而送了性命。晋哀帝就是因为沉迷于服金丹,在25岁就中毒而死。人们认为是因为服用不当,所以开始探寻各种服用方法。抱篇中就有“以豕负革肪及樗皮治之,或以荆酒磁石消之,或以雄黄、雌黄合耳之,可引之张之如皮”的记载。
然而,在寻求长生不老、炼制金丹的道路上,许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因为很多物质如汞化物,砷化物砒霜都是剧毒物品。
葛洪是个很认真的炼丹家,在他隐居的方山,有一口炼丹井。那是他的祖先葛玄留给他的。葛玄也是位道长,人称“葛仙”,曾在方山炼丹。但葛洪炼丹更认真。对,他是在很认真地“瞎鼓捣”。他对自己的炼丹过程和结果都有忠实客观的记录,正是这些“炼丹笔记”让我国古代化学开始萌芽发展。在古代化学史上,抱朴子的地位堪比古代物理史上的墨子。
首次披露“奇门遁甲”术
葛洪在抱朴子中首次提到“奇门遁甲”术。葛洪在抱朴子里对遁甲术的记载要比后汉书所记早了近一个世纪,结合隋书经籍志记录的遁甲书的各种署名,可以确定历史上葛洪是将奇门遁甲术公布于社会的第一人,抱朴子对奇门遁甲术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是道教永恒的主题。葛洪不仅构建了一条由人到神的通道,还撰写了一部神仙传,以史书的形式,记载了历史上出现过的92位神仙。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志怪集,共十卷。书中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其中很多人物并不是道士但都均被葛洪“请入”传中。总之他看谁顺眼就“请君入传”。神仙传写得很不错,想象丰富,记叙生动。
神仙传中故事众多,故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生动。如栾巴传写仙人栾巴为民除害的故事,中间说一庙鬼化作书生,骗太守许以女儿。栾巴见之,遂做法驱之,使庙鬼现形为老狸。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刻画了道教的法力,笔墨虽少,却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正面形象。类似的故事还有王远传、刘根传、吕恭传等,均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其中不少人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有些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养生学术也不无参考意义。
不过,千万不要片面地以为葛洪只是搞些虚无缥缈的东东。他不仅对道教和古代化学做出了贡献,还是一位医药学家,他所著的医书肘后方里的一个治疗疟疾的小药方直接启发了当代药学家屠呦呦,使其用现代技术从中草药中分离出了青蒿素,并因之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这事儿可就大了是不是?此事将另辟专章予以隆重介绍。
所以,我们应该对葛洪的思考和研究毫无保留地点赞。虽然它看起来荒唐可笑蠢萌,但却是可贵的探索。哲学和科学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起步的,即使现在,面对无限的未知,人类依然要如此,继续地锲而不舍滴“瞎琢磨”、“瞎鼓捣”。即便错了,也会有惊人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而葛洪超乎寻常的勤奋、认真和丰硕成果是可圈可点和值得大书特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