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大门突然被撞开。二十多个穿白大褂的壮汉冲进来,领头的光头举着输液架:“黑心医院治死我爹!偿命来!“
谢一扬趁机退到角落。这场“医闹“是他精心设计的——从汉正街雇来的打手,每人五百块外加澳门赌场代金券。他们昨晚在协和医院闹过一场,现在转场到这里简直天衣无缝。
“你们干什么?这是机床厂!“工人们惊慌地站起来。老刘想去护住设备,却被“白大褂“一输液架砸在背上,闷响像榔头敲在冻肉上。
场面瞬间混乱。穿白大褂的打手们掀翻工具柜,医用酒精泼在图纸上,点燃的纱布团扔向天车轨道。真正的工人想保护设备,却在饥饿和虚弱中节节败退。
“保护好机床!“老刘爬向控制台,却被光头踩住手指。骨裂声淹没在打砸声中,老人仍用另一只手去够紧急制动按钮。
谢一扬站在安全区域,冷眼旁观这场闹剧。他的目光落在那台德国机床上——几个“医生“正用氧乙炔切割枪烧灼它的外壳。耐热铸铁在3000度火焰下像黄油般融化,数控面板爆出电火花,德文警告变成乱码。
“谢总!让他们住手!“李卫国跪在地上哀嚎,“那套滚珠丝杠是...“
话音未落,车间侧门冲进真正的医护人员——这是谢一扬安排的第二幕。穿白大褂的打手立刻调转矛头:“就是他们治死人的!“输液架砸向急救员,血浆袋在人群中爆开,像朵妖艳的红花。
当警笛声终于响起时,谢一扬早已从后门离开。他坐在车里,透过单向玻璃看着警察驱散人群。十七名工人全部挂彩,其中五个被抬上救护车——包括手指变形仍紧握半截扳手的老刘。
“记者那边?“谢一扬点燃古巴雪茄。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楚天都市报》头条是"医患纠纷波及改制企业",《长江日报》内版发了您捐赠残疾人基金的新闻。“他递来平板电脑,画面显示微博话题#武汉医闹事件#已经登上热搜。
谢一扬吐出口烟圈。完美的一石三鸟——镇压了工人抗议,销毁了设备证据,还转移了舆论焦点。他看向后视镜,三号车间正冒出滚滚浓烟,那台精密机床此刻应该已经变成废铁。
“去废品站。“他掐灭雪茄,“听说武钢在收购废金属炼特种钢。“
武昌废品收购站,上午十点。
谢一扬的奔驰停在堆积如山的废铁前。那台德国机床已经被大卸八块,数控面板像块墓碑斜插在废铁堆里。几个民工正用气割枪分解机床主体,价值百万的海德汉系统被铁锤砸成碎片。
“谢总,按您吩咐,关键部件单独处理。“收购站老板搓着手,递来一袋零件,“这是主轴轴承,德国FAG的,听说能用在导弹上...“
谢一扬掂了掂袋子里泛着冷光的金属件,随手抛给张铁柱:“熔了。“他指向正在被液压剪肢解的机床骨架,“所有废铁今晚必须送到武钢七分厂。“
手机震动,周明远的加密短信:“央视记者要去采访工人,已安排"伤员"统一口径。“
谢一扬回复:“找两个年轻女护士上镜,说被工人打伤。“他抬头看向天空,武汉四月罕见的雷暴正在积聚。前世记忆闪现——1993年5月1日,武汉机床厂改制冲突确实上过《新闻联播》,但被定性为“改革阵痛“。
“扬哥,有个麻烦。“张铁柱突然压低声音,“老刘的儿子在《光明日报》当记者,刚坐飞机从北京回来。“
谢一扬眯起眼。雨点开始砸在废铁堆上,蒸腾起带着铁锈味的白雾。他走向奔驰后备箱,取出印有“扬帆慈善“标志的急救包:“准备车,我们去同济医院"慰问伤员"。“
雨幕中,那台曾经能加工核潜艇零件的精密机床,正被履带式破碎机吞入钢牙。主轴断裂的脆响,像极了某个时代脊梁被折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