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山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凌家主院的青石路上已传来“噼啪”的练刀声。凌天赤裸着上身,赤阳刀在晨露中划出银弧,刀刃带起的劲风震落枝头残叶,却在即将劈中石桌时突然收力——他看见三弟抱着个青瓷碗从转角走来,碗里盛着母亲新熬的杏仁粥。
“二哥当心闪了腰。”凌霄笑着躲开飞溅的露珠,瓷碗在掌心稳稳当当,“昨夜我梦见山神庙的老神仙了,他说你适合练一种叫‘裂阳劲’的功夫,专练筋骨。”他故意忽略丹田中古钵正在解析凌天的肌肉走向,每一道发力的纹路都被转化成仙界炼体术的改良方案。
凌天抹了把额头的汗,刀鞘敲了敲凌霄的瓷碗:“小崽子又胡说,老神仙怎么不托梦给我?”话虽如此,却盯着凌霄指尖的动作——少年端碗的手势竟暗含卸力技巧,像是高阶炼体士才会的“流云卸劲”,却被他用凡界孩童的笨拙掩盖得恰到好处。
早膳时,苏若雪往凌霄碗里添了块蜜渍山楂:“昨日你王伯送来两株赤参,说是在十万大山边缘采的。紫依,你下午随三弟去药田,挑些品相好的晒上。”她说话时手腕轻颤,袖口露出的淡青色纹路——那是修炼《烈阳诀》时灵气淤积的痕迹,此刻在古钵的感知下格外明显。
凌霄低头喝粥,指尖在桌下画出《太阴月华诀》的运转路线。母亲的阴灵根本应如月光般柔和,却因修炼火属性功法而显得驳杂,他必须在不暴露的前提下,让她误以为是“祖祠中发现的太阴残页”起了作用。
早膳后,凌霄抱着族谱躲进祖祠。泛黄的纸页在阳光中翻动,他故意在“烈阳脉轮图”旁添了几处阴影,形成类似太阴星象的轨迹——明日母亲再来祭祖时,便会“偶然”发现这处“先祖留下的隐秘”。古钵虚影在族谱上空转动,将仙界的月华之力转化为凡界能理解的星象图,边缘还点缀着几处槐树纹,与凌家祖祠的装饰完美融合。
“三公子,小姐在丹房发脾气呢!”丫鬟小翠气喘吁吁地跑来,发间的银铃响个不停,“炼了三炉聚气丹都炸了,现在抱着丹炉掉眼泪呢。”
凌霄赶到丹房时,凌紫依正对着焦黑的丹炉抹眼泪,十六岁的少女鬓角沾着炭灰,腰间的丹纹荷包歪在一侧。丹炉旁摆着五枚不成形的丹药,表面坑坑洼洼,正是凡界丹师初学时常犯的“火毒淤积”。
“姐姐莫急,我在祠堂看见幅画,画里的仙人炼药时会哼曲子。”凌霄捡起一枚丹药,指尖悄悄注入一丝混沌灵气,将丹毒逼到丹药边缘,“你听——”他轻声哼起仙界《控火谣》的旋律,节奏恰好对应丹火的三种变化,“老神仙说,调子对了,丹火就听话了。”
紫依愣住了,这调子竟与她在丹鼎阁听来的高阶控火术暗合,却被三弟用凡界童谣的形式唱了出来。她试着按节奏控制丹火,炉中渐渐浮现出淡青色火焰——那是木灵根与火灵根完美融合的标志,连丹鼎阁的长老都未曾教过她。
“成了!”紫依突然欢呼,丹炉中飞出三枚泛着微光的丹药,虽只是凡级下品,却比她之前炼的强了数倍。她抱起凌霄转了个圈,没注意到少年袖中滑落的槐叶——那片叶子上用炭笔写着“双灵根者,火木相济”,正是仙界丹道的入门要诀。
午后,凌霄随母亲来到药田。苏若雪蹲在“清露草”旁,指尖抚过叶片上的绒毛,忽然皱眉:“今年的草茎比往年细,怕是灵气不足。”她不知道,眼前的少年正用“钵化感知”分析土壤中的灵气分布,古钵虚影在地下三寸处发现了枯竭的灵脉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