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3章 赵武的世界和平梦(1 / 2)春秋晋国风云首页

我们先看看这个时候的世界局势吧。

世界仍旧是以晋、楚两国为核心的对峙局面。收服了齐国后,晋国势头非常强,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盟主要有晋国、齐国、宋国、郑国、曹国、卫国、鲁国、邾国、莒国、滕国、小邾国等。

此外还有一个吴国,也是晋国的重要战略伙伴。

吴国在晋国长期的扶持下,终成一军事强国,他们在淮河流域不断向楚国发起挑战,楚国的大量兵力被牵制于吴国的挑衅中,两国战争不断。

赵武担任中军将的当年,即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在侵略楚国的附庸国巢国中意外战死,此时的吴王由诸樊之弟余祭担任。

楚国在英明的楚康王的领导下,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近期取得了对吴国作战的大胜后,趁势灭了舒鸠国,对外扩张势头强劲。

此时,在中原之南,形成了以楚国为核心的南方军事联盟,主要成员国有楚国、陈国、蔡国、唐国、许国、徐国等,以及楚国收服的大量附庸国。

此外,西南的巴国、蜀国等与楚国的关系,也相当于战略伙伴关系。

秦国呢?秦国自秦穆公以后便迅速陷入衰落,至少在既定的秦国东进战略上受到了重大挫折,再无半分东进的迹象,被强大的晋国压在黄河以西,无法动弹。

出于历史原因,秦国恨透了晋国,把晋国完全看成了世仇。所以,秦国虽然不敌晋国,但总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袭扰晋国。

此时的秦国国君是秦景公,在这个时期,秦国继续与楚国保持着结盟的关系。

至于周王室,暂时不去管了。天子周灵王已经快到头了,列国诸侯,已经没有谁真正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不过,楚国虽然是晋国头号敌人,但两国之间表现得还是相当谨慎,双方心照不宣,尽量避免直接战争。

双方互相较劲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代理人战争。

对晋国来讲,现在的代理人主要有东线的吴国以及中原的宋郑两国,主要对付的是楚国。

鲁国和卫国主要对付的是齐国,现在齐国趴下了,那这几个诸侯之间也就暂时消停了。

对楚国来讲,现在的代理人主要是陈、蔡两国,对付的是中原的郑、宋等国。但这两国很弱,总是被揍。

本来楚国与齐国是结盟的,但齐国的齐灵公、齐庄公总是自寻晦气,结果被晋国揍趴下了,现在楚国少了这个重要盟友。

楚国还有一个代理人,那当然是秦国。但此时的秦国太弱了,至少在晋国面前太弱了。

可以说,相比楚国,晋国仍旧是占据着主动。

一是周王室是支持晋国的。

二是中原诸侯总体是归顺晋国的。

三是晋国的小弟普遍要比楚国的要精干强大。

赵武冷静地分析着世界局势。他很清楚,对晋国来说,真正能够撼动晋国的,绝对不是楚国这样的外在力量,而是晋国国内的权力斗争。

赵武自懂事起便见证了太多太多的晋国权力斗争,多少大家族被灭,多少次因为晋国的权力斗争带来的巨大内耗,最终使秦、楚、齐等国抓住机会,对晋国形成一定的威胁。

对于自己的赵氏家族,赵武更要负起自己这个宗主的责任来。

赵武很快理清了自己的执政思路:

第一,对天子继续恭敬,不能失了礼,维持即可。

第二,对中原诸侯,恩威并用。那些个反对晋国的中原诸侯,一定要动用武力打服。

所以,赵武一直支持前任中军将范匄的对齐政策,组织联军继续讨伐齐国。现在的齐国已经归服了晋国,这个问题在赵武执政前已经得到了解决。

对那些个国内矛盾重重需要晋国出面协调的诸侯,晋国当仁不让,必须履行好中原诸侯联盟盟主的职责。

另外,对那些个对晋国有些不满的诸侯,一定要努力争取,适当时应该主动让出一部分晋国利益。

第三,对楚国,继续维护目前的局面,尽量不要直接开战。实在没有办法时,那也只支持代理人战争。

这里最重要的是两个诸侯,一个是吴国,一个是郑国。

对吴国,晋国必须继续加强扶持,现在吴国遭受了打击,晋国应该继续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郑国是一个可怜但可敬的诸侯,要好好思考对郑国的态度,必须让郑国对晋国死心塌地。

第四,对秦国,最好是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

虽然,西线之患貌似在目前已经消除了,但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可以肯定的是,秦国也在不断发展着,晋国不能不重视。

所有一思路,归结于一点,其实便是努力实现世界和平!

这正是赵武经历了长期思考后,希望达到的另类晋国称霸策略,谁说称霸非得战争?称霸的真正意义又在哪里呢?

如果能够实现世界和平,而这个世界和平如果是由晋国主导的,那晋国带给全天下的百姓是多大的功绩?留给历史那又是多大的贡献?

但赵武也深知,和平是相当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