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 权力(1 / 2)穿越汉朝,霍去病是我哥首页

刘据仰头看向卫青,勉力一笑。

“舅舅,我没事。”

身为舅舅,卫青自然看清了刘据眼底的慌张。

将心有不轨之人带来了骑兵营,若是没有被发现,造成的影响会有多大。

卫青不敢细想。

相比之下,陛下失望太子的御下之力,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他更担忧的是,陛下,是否迁怒到姐姐身上。

按下心中的担忧,卫青安抚的拍了拍刘据的肩膀。

“舅舅与你一块进宫。”

随后他看向霍光。

“阿孟,你便随我和太子一块入宫吧。”

相比刘据的惶恐,霍光要显得平静很多。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依旧不慌不忙,说话亦是不疾不徐。

“舅舅容我一盏茶的功夫,我先写一封奏折。”

卫青脸上挂着浅笑。

“这是自然。”

听到这话,霍光拱手行礼,便退到了里间。

进宫这事,他早有预料。

真相是他审出来的,理应由他入宫向陛下汇报。

写一封奏折用不了一盏茶的功夫。

之所以这样说,不过是想看看妹妹如今的状况,再与阿兄说上几句话。

看着少年的背影,卫青突然回想起。

自己与阿孟相见这么次,不论是在霍府或是宫中。

这个少年始终都是这副模样。

有理有度、不疾不徐。

他好似从未见过阿孟失态的样子。

一时间,卫青的内心有些复杂。

霍仲孺,是如何教导出这般优秀的孩子的。

他的目光重新落到了刘据身上。

“据儿,我们不如出去等吧。”

希望这外面的冷风,能让小外甥清醒一些。

刘据如今心绪不定,自然是卫青说什么便做什么。

霍去病靠坐在软榻上,一只大手牢牢的握着幼妹的两只小手。

脸上的红疙瘩实在是太痒了些。

即使敷上了膏药,小女童在睡梦中,还是会忍不在去挠。

霍去病也只有这样才能阻止小姑娘的动作。

外间三人的对话,他自然听得是清清楚楚。

他眉间微蹙,双眸低垂,脑中思绪飞转。

这件事件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姨母。

但要看如何运用了。

运用得当的话。

于姨母而言,是好事,而非坏事。

进了里间,霍光脚步明显快上了几分。

只瞧见妹妹的脸上敷上了一层黑色的膏药。

看那神态,倒是也睡得香甜。

无事便好。

霍光安心了不少,对着阿兄微微颔首,声音低了几分。

“阿兄,我去去就回。”

霍去病神色肃穆,他沉吟片刻,抬眸看向霍光。

“盐商富贵有余,但无半点权势,想要将手安插到宫闱内,只怕没那么容易做到。”

霍光心中一凛,心中多了几分警惕,“我知晓了,阿兄。”

—————

一进入宣室殿,刘据直接跪倒在地。

太子下跪,身为臣子,卫青、霍光自然不可能站着,一同与他跪倒在了地上。

“父皇,是儿臣识人不清。”

“身边之人,早已经被渗透,竟毫无察觉。”

“竟还将此人带去了骑兵营。”

“是儿臣无能,愧对父皇教诲!”

刘彻面无表情的看着地上的刘据,缓缓放下手中书册。

太医令早已回宫,霍瑶的情况,他一清二楚。

原本他还在感慨,这小胖丫头未免太过背运。

这么美味的东西,她竟然没这个口福。

是的,在卫青带着御医和羽林卫出宫后。

他便直接让膳夫将这几道菜做了出来。

他发现了,这油炸玉兰花和炸香椿鱼,看书时当个零嘴最好不过。

但随后进宫汇报的羽林卫,将他愉悦的心情狠狠打到了谷底。

中毒是乌龙,探子细作却是真的。

随着回想,刘彻目光愈发的幽深。

他的骑兵营依旧坚固。

他的太子,倒是出了事。

目光犀利的扫过地上三人,最后落在卫青身上。

大将军脸上不像以往一般温和,反而满是歉疚自责。

刘彻呼出一口郁气,沉声道:

“都起来吧,阿孟,将你审出的真相,原原本本的告诉朕。”

霍光闻言,立刻从袖中取出匆匆写完的奏折。

刘彻面无表情的翻看着。

一个风疹,扯出这么大的一个秘密,可真是个大惊喜。

在这一刻,他竟有些庆幸。

幸亏瑶瑶得了风疹。

盐铁官营牵扯多人利益,被人窥视,他早有心理准备。

这两处的工坊也是派期门军严防死守。

没想到他什么都防了,却没有防住太子。

骑兵营的那些新的马具,若是一旦一旦流传出去,一旦落到匈奴人的手中。

等到两军对垒之际,汉军会遭遇怎样的损失。

这将是他无法承受的。

他的目光从奏折上移开,重新落到了刘据身上。

眼中的失望刺的刘据险些再次跪下。

身为太子,竟连跟在身边的是人是鬼都分不清。

让他如何安心将汉庭交到他的手上。

还有皇后,管理宫闱快十载,竟然连齐国的探子都没有察觉。

实在是过于无能了。

卫青目光在刘据和刘彻之间轮转,心下焦急不已。

但他也知道,此时此刻不是为太子和皇后求情的好时机。

此刻开口,一个不好,弄巧成拙反而会让陛下对姐姐更加失望。

甚至可能会危及姐姐的宫权。

焦头烂额之际,却见霍光大步上前。

“陛下,臣以为,内侍所言不可全信。”

霍光的话,让卫青、刘据同时侧目。

刘彻收回了在刘据身上的目光。

看向霍光时,饶有兴致的挑了挑眉。

“你何出此言?这奏折上可没有提到这些。”

霍光稳了稳心神。

在三人的目光注视下,他沉稳开口。

“这也是臣在进宫途中想明白的。”

“内侍招供未免太过快了些。”

“我去时,内侍早已被赵将军重鞭审问过。”

“他都没有松口。”

“我不过略提了提齐王,也只抽了几鞭,他便直接供出了东郭咸阳。”

“甚至将他们二人传递消息的门路全部交代了,未免有祸水东引之意。”

说到这里,霍光停住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忍不住抬头望向刘彻。

只瞧见天子,看向他的目中多了几分赞赏。

原本还有些慌乱的心顿时稳定了不少。

霍光立刻低垂了眼眸,稳了稳心神,继续道:

“东郭咸阳,出生齐国盐商世家,通产运销之途,熟稔行盐之法。”

“如今长安城中,所有百姓皆已食用官盐。”

“但若想将官盐售往汉庭各地,少不得东郭咸阳、孔仅二位大人协助。”

“若是在此时将两位大人拖下马,仅凭桑大人一人之力。”

“想维持汉庭三十五处盐署正常运转,只怕有心无力。”

刘彻嘴角轻轻上扬。

这也是他重用商人的原因之一。

“以商治商”,以商人之能,分化商人之力,激化商人矛盾。

同为富商,凭什么东郭咸阳、孔仅二人可以出入朝堂,加官进爵。

同为商人,更应以商户利益为重?东郭咸阳、孔仅二人竟做了那朝廷走狗!

这般,因盐铁官营产生的怒气,更多是冲东郭咸阳、孔仅二人而去,并非朝廷。

刘彻看向霍光的眼中,赞赏之意愈发明显。

“依你之见,东郭咸阳乃是无辜之人?”

却不料霍光直接否认了。

“臣以为,东郭咸阳并非全然无辜。”

此言一出,汉武帝直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