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在这乱世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他要让这天下,改天换地!
陆恒在桃园中,仰望天空。
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他默默地在心中起誓:
“此生,我陆恒,必将还天下一个太平!”
“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决绝。
仿佛,整个天地,都听到了他的誓言。
风,轻轻地吹过。
桃树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
仿佛,在为他鼓掌,在为他祝福。
而关羽和张飞,则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看着他的背影。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敬佩和信任。
他们相信,陆恒一定能够做到!
他们相信,未来的路,一定会充满光明!
他们相信,这天下,终将迎来太平!
而他们,将与陆恒一起,共同见证这一天的到来!
济北国卢县国相府
夜色渐浓,卢县国相府内,灯火通明。
大堂之上,鲍信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焦虑。堂内气氛凝重,衙役、府兵分列两侧,皆是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哒、哒、哒……”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沉寂,一个身着黑色劲装,身材魁梧的男子快步走进大堂,单膝跪地,抱拳道:“大哥!”
来人正是鲍信的弟弟,鲍韬。
鲍信停下脚步,急切地问道:“鲍韬,怎么样?可有‘夜莺’的消息?”
鲍韬摇了摇头,声音低沉:“没有,联络人已经按照约定时间去了接头地点,但‘夜莺’始终没有出现。”
鲍信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一拳砸在身旁的桌案上,怒道:“该死!这‘夜莺’到底去了哪里?难道他叛变了不成?”
“夜莺”是鲍信安插在太平道内部的密探,负责搜集情报和探查太平道的“来由”。此人潜伏多年,一直表现得十分忠诚,从未有过任何差池。这次突然失联,让鲍信感到十分不安。
鲍韬沉声道:“大哥,‘夜莺’应该不会叛变,他家人都在我们手中,他不敢乱来。”
鲍信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问道:“会不会是出了什么意外?”
鲍韬想了想,说道:“也有可能,最近太平道活动频繁,内部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夜莺’可能是暴露了身份,被他们……”
鲍韬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鲍信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如果“夜莺”真的暴露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太平道的势力,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也隐秘得多。
鲍信在堂中踱了几步,又问道:“鲍韬,我之前发往朝廷的密报,可有回应?”
鲍韬再次摇头:“没有,朝廷那边,至今没有任何消息。”
鲍信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早就察觉到太平道图谋不轨,暗中积蓄力量,意图造反。为此,他曾多次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派兵镇压。但这些奏折,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朝廷的漠视,让鲍信感到心寒。他知道,朝廷内部,已经被十常侍把持,那些奸臣,只顾着争权夺利,根本不关心百姓的死活。
“大哥,大将军那边……”鲍韬欲言又止。
鲍信知道他想说什么,摆了摆手:“大将军那边,暂时不要轻举妄动。”
鲍韬口中的大将军,自然是何进。何进与鲍信,同属朝中清流,一直与十常侍为敌。之前,何进曾派人来与鲍信联系,让他留意陆恒的动向。
“大将军让我们关注陆恒,要不要如实禀报?”鲍韬问道。
鲍信摇了摇头:“不必了。”
鲍韬有些疑惑:“大哥,这陆恒来历不明,又手握重兵,还拥有大量粮草,我们……”
“我知道。”鲍信打断了他,“但此人,与张让那些阉党,不是一路人。”
鲍信虽然与陆恒接触不多,但从陆恒的言行举止中,他能感受到陆恒对百姓的关切,对朝廷的忠诚。这样的人,绝不会与张让同流合污。
更何况,陆恒刚刚帮他解决了巨平城的危机,还送了他三十万石粮食。这份恩情,鲍信不能不报。
“可是,大将军那边……”鲍韬还是有些担心。
“大将军那边,我会亲自解释。”鲍信说道,“你现在,立刻派人去查,一定要查清楚‘夜莺’的下落!还有,太平道那边,也要加紧监视,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
“是!”鲍韬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鲍信独自站在大堂之上,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
太平道、十常侍、何进、陆恒……这一个个名字,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旋涡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噬得尸骨无存。
“这乱世,究竟何时才能结束?”鲍信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