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荀彧,荀子若,陆太守文采斐然、诗赋绝世,能够亲临敝舍真是荣幸至甚。”荀彧见陆恒也在打量自己,也是笑着说道。
“文若,你的名声可早就扬名在外了,谁不知颖阴荀家有个荀彧才智绝伦呀。”陆恒连忙说道。
荀彧见陆恒并没有恃才傲物的感觉,心中也是一喜,从背后的书案上拿出一本书,然后说道:“陆太守的诗赋意境美妙,韵律绝伦,体制新颖,彧想将这些诗以陆太守的名义编成册,以供后人阅读品鉴,陆太守看是否能够同意?”
陆恒看荀彧手上的诗册已经整理了一部分,心里也是有些不好意思,弱弱地答应了一声后便立马转移了话题:“文若,你觉得世家在大汉的作用和影响怎么样?”
荀彧见陆恒谈起了世家,又想到昨天戏志才来府上的事,心里不禁有了一些猜测。
“彧觉得世家如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朝为官者,十之有九出自世家,国之赋税世家也占一大半。陆太守为何有此一问?”
陆恒见荀彧疑惑起来,便笑着说道:“文若,都知天下书籍都归世家,若将书籍普于天下,朝廷官员又将出自何处;若将王土分于万民,国之赋税又将出自何处。”
荀彧也是被陆恒的想法吓了一跳,连忙小心翼翼地关上大堂的门,说道:“陆太守可知这是要与全天下的百官与世家作对,且不问此事是否可以各地实行,但就云中一地,恐也是寸步难行。”
陆恒听罢,也是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收起笑容严肃地说道:“文若,倘若我和你说过不了两年,各地将战火四起,朝廷也将在战火中趋于崩殆,此事是否有了可行性。”
文若听完脸色也是阴沉了下来,说道:“陆太守是否要做这挑起战火,覆灭王室之事?”
“当然不是我,而是天下的百姓,近年来灾疫横行,农桑不举,外有胡贼,内有奸佞,百姓已经贫苦交加,朝廷不兴赈灾根治,世家事不关己,祸根已然埋下。这些事情文若恐怕心里早有猜测。”陆恒说道。
荀彧见陆恒对时事的见地不下于自己,心里也是暗暗吃惊。
“就算如此,陆太守不应该全力助朝廷攘外安内,调动世家解决祸根吗,为何单论世家,难道陆太守想将世家之财富分于民来获一息之安吗?”
陆恒猜测荀彧已经从刚刚自己的话中知道了世家的弊端(在治世中追名利,乱世中享太平),但荀彧反问自己恐怕是想知道,是否有根治的方法。
“文若,百姓困于世家不是因为财富和粮食,而是因为世家将土地和知识剥夺了,这才是百姓贫苦的根源之一。”
陆恒见荀彧还在沉默着思考,又接着说道:“文若,我知你是世家族人,凡事要为家族谋划,我此次前来也是想让文若中云中助我,文若若是能放下包袱,认同我的想法,就随我一道前去云中,若是放不下也没关系,只要荀家不做为害百姓的事,即使荀家以后因为世家与我为敌,我陆恒也必不会迁怒荀家无辜之人。”
陆恒说罢,便看着还在低头思索的荀彧。荀彧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抬头说道:“多谢陆太守的包容,彧在此保证今后荀家族人必不会做为害百姓,有损大汉的事情。”
荀彧刚说完,就听到了旁边陆恒身旁的戏志才重重的叹息声,随后笑着对戏志才说:“志才,恭喜你找到了能一展才智的地方,怎么还不高兴了,不会是怕以后会输给我吧。”
戏志才一听这话也是跳了起来:“文若,我怎么会输给你,你……”
就在陆恒一行人和荀彧在大堂哈哈大笑的时候,堂后的荀攸也是缓缓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胸怀大志,眼光独到,果断洒脱,是位雄主。”
荀攸喃喃地说着,脸上也浮起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