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宛如一幅宏大而细腻的社会画卷,生动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家族兴衰以及人性的复杂多样。
麝月是《红楼梦》中主人公贾宝玉身边的一等丫鬟。在第五回众丫鬟的排序“袭人、晴雯、麝月,秋纹”里,她虽不十分突出,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她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全过程,目睹了众多女儿的薄命命运,在宝玉宝钗落魄后仍在身边服侍,是陪伴宝玉走完红楼一梦的最后一人。
研究麝月这一人物具有重要意义。她性格独特,介于袭人和晴雯之间,综合了二人的优点,又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她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红楼梦》的人物体系和封建社会的丫鬟群体,深入体会作者曹雪芹塑造人物的精妙之处。
一、麝月的身世与背景
1.丫鬟身份定位
在《红楼梦》的怡红院,丫鬟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最高等级是贾母拨来的一等丫鬟,如袭人、晴雯;其次是二等丫鬟;再次是小丫鬟。麝月属于一等丫鬟,排在袭人、晴雯之后。她虽与晴雯级别相当,但袭人和晴雯太过耀眼,一个至贤周全,一个才貌出众,相比之下,麝月的光芒被掩盖。不过,她在怡红院的地位也不容小觑,是宝玉身边尽职尽责的重要丫鬟,在怡红院的日常运转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名字寓意解读
“麝月”之名寓意深远,与书中情节和人物命运紧密相连。“麝”是一种珍贵香料,象征着麝月自身的价值与独特;“月”则给人清幽、娴静之感,暗示她低调内敛的性格。
从植物角度看,“麝月”与荼蘼花相关。《尔雅 - 释草》记载“荼,苦菜”,预示着宝玉日后生活的艰苦,如批语中提到的“寒冬噎酸齑”。佛教里荼縻是来生的花,也叫“佛见笑”,有意预示宝玉最后大彻大悟、出家为僧。其花色像黄酒,称为酴醾,暗合宝玉题蘅芜院对联中“睡足酴醾梦也香”。这一系列伏笔表明,麝月是陪伴宝玉走完红楼一梦的最后一个人物,见证了贾府的兴衰和女儿们的薄命,她的名字也成为了书中命运轨迹的一个象征。
二、麝月的性格特征
1.安分守己与体贴照顾
麝月安分守己的性格在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第二十回,宝玉回到房中,发现别的丫头都去玩了,只有麝月一人在外间屋里抹骨牌。当宝玉询问时,她不疾不徐地说:“都玩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玩玩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这番话体现出她的尽职尽责,甘愿留下来守屋,维持屋子的正常秩序。
麝月体贴他人的行为也屡见不鲜。袭人病了,她体谅老妈妈子们的辛苦,让她们休息,也让小丫头子们去玩耍,尽显关怀。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她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经历有关。在等级森严的怡红院,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明白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同时,长期的丫鬟生活让她懂得体谅他人的不易,从而养成了安分守己、体贴照顾他人的性格特点。
2.善解人意与顾全大局
麝月善解人意和顾全大局的特点在书中有诸多体现。晴雯抱怨林之孝家的唠叨时,麝月却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认为“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着些儿。也堤防着怕走了大褶儿的意思”。她理解林之孝家的是出于职责,并非故意刁难,展现出善解人意的一面。
在处理事情时,麝月也顾全大局。当芳官与干娘发生冲突,袭人深知自己不善拌嘴,晴雯性子太急,便让麝月过去处理。麝月赶到后,有理有据地指出在主子屋里,自有主子和大些的姑娘姐姐们管教,干娘不应半中间管闲事,说得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她这番话既维护了芳官,又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顾全了怡红院的和谐与秩序。
再如坠儿偷窃被撵,坠儿娘来吵闹问讯,抓住晴雯直呼宝玉名字的把柄。麝月及时“救驾”,让坠儿娘带了人出去再说,强调这里不是她叫喊讲礼的地方,即便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她们三分。她巧妙化解了晴雯的危机,维护了怡红院丫鬟们的尊严和地位,尽显顾全大局的智慧。
3.伶俐机智与口才出众
麝月的伶俐机智和出色口才在处理坠儿娘、芳官干娘等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十二回,晴雯撵坠儿后,坠儿娘前来吵闹问讯。她能说会道,还抓住晴雯直呼宝玉名字这一要害。晴雯一时急红了脸,说出“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这样没道理且带有撒泼之嫌的话。而麝月则表现得十分机智,她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成功镇住了坠儿娘,化解了晴雯的危机。
第五十八回,芳官与干娘发生冲突,袭人自知不善拌嘴,晴雯性子又急,便让麝月过去处理。麝月赶到后,说道:“你且别嚷。我且问你,别说我们这一处,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打得骂得,谁许老子娘又半中间管闲事了?……他不要你这干娘,怕粪草埋了他不成?”这番话让那婆子羞愧难当、无言以对。之后麝月安抚芳官时,还巧妙地笑道:“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尽显幽默。
相比之下,袭人虽贤良周全,但在处理这类纷争时缺乏口才和果断;晴雯虽伶俐,但过于急躁,容易激化矛盾。而麝月凭借自己的伶俐机智和出色口才,能在关键时刻平息纷争,既解决了问题,又不得罪人,在怡红院的丫鬟中脱颖而出。
4.低调内敛与韬光养晦
在怡红院,袭人至贤周全,晴雯才貌出众,她们如璀璨星辰般耀眼,而麝月则显得低调内敛。麝月很少主动表现自己,总是默默做好分内之事。例如在众人玩乐时,她安静地守着屋子;面对一些事情,也不急于发表意见,而是沉稳应对。
麝月如此行事,原因是多方面的。她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在才学和容貌上不如袭人、晴雯,与其争强好胜,不如韬光养晦。同时,怡红院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制度,也让她懂得低调行事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低调内敛的性格对她的命运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她没有像晴雯那样因锋芒毕露而招来灾祸,也没有像袭人那样陷入争荣夸耀的漩涡。她凭借踏实本分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平儿只将坠儿偷窃之事告诉她,袭人出嫁时也嘱咐“好歹留着麝月”。在贾府衰败后,她成为陪伴宝玉走完红楼一梦的最后一人,这种低调内敛的性格使她在动荡中得以保全自己,见证了兴衰变迁。
三、麝月的人际关系
1.与贾宝玉的纯粹感情
麝月与贾宝玉之间有着干净纯粹的相处模式,这种感情在书中的多个情节中得以体现。第二十回,宝玉为麝月篦头,两人对镜而坐,画面温馨而和谐。宝玉一边篦头,一边与麝月闲聊,麝月也自然地回应着,没有丝毫的扭捏和做作。这一场景展现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毫无杂念的关系。
还有一回,宝玉让麝月去取银子,麝月打趣说:“你倒会派活儿,自己不去,倒支使我。”宝玉则笑着回应,两人的对话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这种轻松愉快的互动,体现了他们之间纯粹的情感,没有主仆之间的森严等级,更像是朋友般的相处。
这种感情对贾宝玉来说意义非凡。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他身边围绕着各种利益和算计,而麝月的纯粹让他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和真实。麝月的陪伴和理解,成为他心灵的慰藉。在他迷茫和痛苦时,麝月的存在让他有了一份依靠。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对宝玉阿谀奉承,也不会刻意迎合他,而是以最真实的自己与宝玉相处,这份纯粹的感情在贾宝玉的生命中显得尤为珍贵,是他在红楼世界中一抹温暖的亮色。
2.与袭人、晴雯的关系
麝月与袭人、晴雯同为怡红院的一等丫鬟,但性格差异明显。袭人至贤周全,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心思细腻且有城府;晴雯才貌出众,性格泼辣爽直,锋芒毕露;而麝月则介于二者之间,有袭人的稳重,却无其城府心机,聪慧不逊于晴雯,却少了她的泼辣。
在相处方式上,麝月与袭人情感深厚,基本属于同一阵营。袭人对麝月较为信任,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会与她商量。袭人出嫁时,还特意嘱咐“好歹留着麝月”,可见对她的看重。麝月也尊重袭人,在日常相处中配合她的工作,维护怡红院的秩序。
与晴雯相比,麝月和她虽有性格上的不同,但也能友好相处。晴雯性子急,遇到事情容易冲动,麝月则会在一旁适时提醒和化解。例如在坠儿娘吵闹时,晴雯急红了脸,麝月及时出面“救驾”,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
麝月与袭人、晴雯之间的情感纽带,源于她们在怡红院共同的生活经历。她们一起侍奉宝玉,见证了贾府的兴衰,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尽管性格不同,但她们在怡红院这个大家庭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3.在怡红院的人缘
麝月在怡红院人缘颇佳,深受众人信赖。平儿告知坠儿偷窃之事,只与麝月说,而未声张,足见对她的信任。这是因为麝月行事稳重,值得托付机密。她不会像一些人那样口无遮拦,将事情宣扬出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在日常相处中,麝月善解人意、顾全大局的性格也为她赢得了好人缘。她能体谅他人的难处,无论是对老妈妈子还是小丫头,都关怀备至。当别人遇到问题时,她总是能伸出援手,帮忙解决。比如在处理芳官与干娘的冲突、坠儿娘的吵闹等事件中,她都能妥善处理,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尊严,又顾全了怡红院的整体和谐。
此外,麝月安分守己、低调内敛的处事方式,也让她在怡红院的复杂环境中不树敌。她不参与无谓的纷争,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踏实本分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所以,麝月在怡红院成为了一个备受信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