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2章 帝王之术(2 / 2)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首页

这老三还真是好手段,这才短短几年,暗中的势力就不知道发展了多少。

宣武帝看着眼前刚才眼中还各是算计的儿子们现在一个两个在他这当老子的面前安分的跟个鹌鹑一样。

心中也是忍不住自得。

毕竟,他底下这个位置当然是有能者居之。

哪怕他心中有几个偏好,可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也不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办。

这些可都是他的骨血,每一位都怀揣着登上皇位的可能,是未来大统的潜在继承人。

他身为一国之君,此时此地,却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他们的父亲。

既为君,又为父,这其中的分寸拿捏,难如登天。

但有些道理,他必须说给儿子们听,至于他们能领悟多少君臣相处的玄妙之道。

掌握几分御下控权的精湛之术,那就得看各自的造化了。

“朕知道,你们心里都在犯嘀咕,朕平日里那般痛斥江大人,为何关键时刻,却又对他的建言照单全收。”

宣武帝微微一顿,目光深邃,仿若陷入了回忆。

“就像老三说的一样,虽然朕不喜江大人,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儿。

他那性格,实在是太不讨喜,每次上朝,就跟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

全然不顾朕这帝王的颜面,朝堂之上,屡屡让朕下不来台。可朕为何从未真正对他施以重惩?”

皇帝踱步向前,龙袍拖在地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那是因为,朕心里清楚,此人有大才。

他的谋略、见解,绝非朝堂上那些阿谀奉承之辈可比。

他提的建议,看似莽撞激进,实则切中要害,桩桩件件,都是为国为民的良方。

朕身为君主,要权衡的是江山社稷的利弊得失,而非个人的一时喜怒。

这一点老大你们几个,就没有老三这般觉悟高。”

“你们想想,江大人每次进言,虽说言辞冲撞了朕,可他所谋之事,哪一桩不是为了我大胜的千秋万代?

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免受战乱、苛税之苦?

哪怕他身上有些许文人的酸腐气,有些恃才傲物的小毛病,可跟他为国家带来的巨大福祉相比,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宣武帝的声音越发激昂,仿若在朝堂上演讲一般。

“在其位,谋其政。朕若因他的些许缺点,就将这样的大才弃之不用,甚至加以迫害,那才是朕的失职,是我大宣的损失。

你们日后若为君,切不可因个人好恶,就埋没了真正能为江山社稷添砖加瓦的人才。

要知道,身为帝王,胸怀要宽广如沧海,能纳百川,方能成就大业。”

众皇子听闻此言,纷纷低头沉思,有的若有所思。

有的面露恍然之色,其实他们刚才在老三说出那一番见解之后就已经反应了过来。

只不过怎么说呢?他们想事情还是太片面了一些。

面对有能力的人,往往都会有一些特权。

这一点他们十分明白 ,刚才也是着相了。

没有老三那个滑头 ,反应快,让他率先做了那个聪明人。

倒是误打误撞 ,与此同时 宣武帝也非常直白的告知他们。

他的身体情况 ,本来就不算太好。

这以后大胜的江山,注定是他们接手。

而他们几兄弟,谁有那个本事坐上那个位置。

就看他们各自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