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7章 计算机是关键(2 / 2)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首页

军工厂厂长敲了敲桌子:"李所长,假设这个设想可行,你预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第一台实用级数控机床?"

李长生沉思片刻:"如果一切顺利,从立项到第一台样机问世,大约需要一年左右。再经过半年的测试和改进,就能投入小规模生产。两年后,我们可以开始第二代机床的研发。五年内,我相信我们可以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数控机床生产线。"

"五年?"一位专家难以置信地叫出声来,"按照常规技术发展规律,这种跨越至少需要二十年!"

李长生平静地回应:"二十世纪是技术爆炸的时代,旧的发展规律已经不再适用。有了"曙光一号"这样的强大工具,我们可以压缩创新周期,实现弯道超车。"

"再详细说说具体技术实现吧,"一位电子工程师插话道,"尤其是控制系统与机械系统的接口部分,这恐怕是最大的技术难点。"

李长生点点头,走回黑板前,详细画出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控制系统分为三层——最上层是"曙光一号"计算机,负责复杂的轨迹规划和插补计算;中间层是专用的数控装置,将计算机指令转换为电气信号;最底层是伺服系统,直接控制电机运动。"

他指着图中的关键节点:"这里,我们采用一种全新的位置反馈机制,通过光电编码器实时监测各轴的位置,确保控制精度。同时,我们还会部署多种传感器,监测切削力、温度、振动等参数,实现闭环控制。"

电子工程师眯起眼睛:"光电编码器能达到什么精度?"

"理论上可以达到0.001毫米,"李长生回答,"这对于第一代机床来说已经足够了。"

一直沉默的中央工业部代表突然开口:"李所长,你刚才提到武器装备的精密制造。能否举例说明,数控机床对国防工业具体有什么帮助?"

李长生环顾四周,注意到军方代表越发专注的目光,他走到讲台中央,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数控机床对国防工业的意义,堪比原子弹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的比喻震住了。

"这绝非夸张,"李长生继续说道,"现代武器系统的核心是精密制造能力。一枚导弹的制导系统、一架飞机的发动机涡轮、一艘潜艇的螺旋桨——这些关键部件的制造精度直接决定了武器性能。提高0.1毫米的精度,可能意味着射程增加数十公里,命中率提高数倍。"

他指向黑板上的图纸:"数控机床能够加工出人工无法实现的复杂曲面和精密零件,这将使我们的武器装备性能产生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能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新型号的研制速度可以从年缩短到月,甚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