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使齐国归顺了,范匄的中军将使命也终于要完成了。公元前548年秋,晋国中军将范匄卒于任上。
同年卒的晋国卿级领导班子成员还有下军佐程郑,说起这个程郑,也非常有意思。
原来,程郑本人的能力是很一般的,他之所以能够担任下军佐,是因为晋平公非常喜欢他。
一开始,程郑也是志得意满。但当程郑看到自己的上级,即下军将栾盈那么努力那么优秀,在权力斗争面前居然落到了一个被灭族的结果,他害怕了。
这个卿级领导实在不好玩,唉,不知多少人挤破头都要当卿领导,却不知有谁知道这是全天下最危险的职业!
而且,程郑的这个卿位,从根本上讲应该是智氏家族的。这些关系,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
程氏家族此前可没有当过卿的经验,但看多了卿大夫血淋淋的下场,这个卿大夫,不当也罢。
程郑从此每天胡思乱想,怎么才能避免在权力斗争中被搞死呢?
程郑思来想去,最后眼睛一亮,顿时有了解决办法:对啊,如果自己不当这个卿领导不就行了呗?
但是,该怎么才能让自己从卿领导级别降为一个上大夫呢?程郑苦苦思索,但却没有好的办法。
有一次,郑国有一位叫公孙挥的大夫来晋国聘问。
程郑与他是好朋友,便偷偷问公孙挥:“兄弟,你看,我这样的人,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降个级别?”
公孙挥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这位朋友,觉得这人怎么变得神经兮兮的,你不想当卿级领导,那你自己推荐更贤明的人啊,然后向国君请辞即可。
大不了,你做点违纪违规的事,只要不违法,把你撤下来不就得了吗?
这么简单的事,你程郑居然来问我?几个意思?
公孙挥当然不敢对他这样讲,随便应付了几句便走了。
公孙挥回到郑国后,把晋国下军佐程郑积极谋求降级一事跟郑国卿大夫然明讲了。
然明摇摇头,叹了口气道:“这个人估计是活不久了,不死也要逃亡。地位尊贵而担心没错,那他可以谨慎言行。
居然想到谋求降级,真是不可思议。谋求降级又不难,却又要问计于人,这人忧思太重了。
其实,已经在高位的人而自觉谋求降级,这样做必须要有相当的睿智。
但程郑这样的人没有这种睿智,估计可能直接要逃亡了吧。如果他不逃亡,那便是整天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终日,忧虑过度,命不长久矣。”
果然,不久,程郑便在心事重重中去世了。
中军将一职不得有空缺,晋国六卿现在已经是空缺了不少席位,晋平公立即作出重大人事调整。
经研究,晋平公决定任命赵武为中军将,韩起为中军佐;任命中行吴为上军将,魏舒为上军佐;任命范鞅为下军将,智盈为下军佐。
这里我们简单讲讲这几个人。
中军将赵武不用说了,赵氏孤儿,此时的赵氏家族宗主。
赵武在其赵氏于公元前583年被灭族后,以小宗幼子身份取代赵氏家族大宗,并得以保全。
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赵武,一直以来小心谨慎,终于在公元前548年起担任晋国中军将。
中军佐韩起是韩氏家族宗主,他是前中军将韩厥之子,与赵氏家族的关系一向较好。
上军将中行吴,即前中军将荀偃之子。由于荀氏家族实在太厉害太庞大了,所以纷纷从荀氏别出,如这个中行氏,就是以其爷爷荀林父曾担任过晋国中行将这个职位,从荀氏别出为中行氏家族。
从荀氏别出的,还有前面讲过的那个程氏家族,以及智氏家族。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晋国荀氏家族,已经分化出了荀氏、智氏、中行氏、程氏等大家族。
上军佐魏舒,魏氏家族宗主。他本是下军佐,由于在这次平定栾氏家族之乱中立了大功,被提拔为上军佐。魏氏家族与赵氏家族、韩氏家族的关系都不错。
下军将范鞅,范氏家族宗主,前中军将范匄之子,这里不多说了。这是一位能人,而且是一位会搞事的能人。
说起来,栾氏家族被灭,主要便是他始作俑者。当然,平定栾氏家族之乱中,范鞅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那是令人佩服的。
下军佐智盈,前中军将荀罃之孙,智氏家族宗主。由于父亲荀朔死得早,死在他爷爷荀罃之前,所以荀罃去世时,智盈年纪还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