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2章 勋臣别有一番心(四)(2 / 2)隆庆中兴首页

朱载坖将张溶的奏疏给诸位参赞军务大臣商量,国子武学的祭酒顺宁侯俞大猷首先就提出一点建议,就是这些勋臣子弟不能和通过考试进来的武学生员混在一起,否则必起冲突。

这点也是朱载坖所担心的,这些勋臣子弟,不严加管教,以军法治之,恐怕是不好收拾的,而且他们和考进武学的生员们肯定是会起冲突的,最好是彻底分开教学,这点朱载坖同意俞大猷的意见,要将他们弄到京师城外,专门弄个地方,由锦衣亲军负责看守起来集中整训,先磨去他们的娇奢之气再说。

内阁则是认为惩罚措施太轻了,也要给勋臣们上点强度,勋臣们也要有进有出,张居正建议:“公侯伯以下子孙送武学,三年无成者,递降其爵。”

对于不能通过考核者,不仅仅要罢去其任职的资格,还要采取降爵的惩罚措施,国公就降为侯,侯就降为伯,伯就要除爵只给指挥佥事的世职,这样就可以淘汰一批勋臣,减少勋臣的数量。

这事当即遭到了勋臣们的反对,尤其是靖难勋臣们,人家祖辈把该吃的苦在洪武和建文年间都吃完了,好不容易混个铁饭碗,你张居正上来动动嘴皮子就准备给人家拿掉,你礼貌吗?

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说道:“此事可以暂缓,毕竟都是为国效力的勋臣嘛。”

虽然朱载坖拦住了此事,但是在坐的都是人精,怎么听不出朱载坖的言外之意,朱载坖说的是暂缓,不是不行,说明朱载坖内心是认可此事的,只是觉得现在时机不太成熟罢了。

戚继光则是提出了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对于勋臣子弟的历练,因为勋臣子弟的起点肯定是高于普通武学生员的,即便是通过了武学的测试,他们也仅仅是具备最基本的军事能力,必须要加以历练才行。

戚继光说道:“陛下,臣以为,公侯伯生长膏粱,未经战阵,若不重加策励,恐其精锐坐销。今后袭爵之前, 乞命往三边大镇屯兵处所参随战守,使识虏情、地势与安营走阵之法,劳其筋骨、作其志气,经历三边,其中必有脱颖而出者。”

戚继光的这个看法是很正确的,勋臣们必须熟悉军务,见识过战阵,才能够他日在领兵作战,镇守一方。

不过也有反对的,内阁就认为:“公侯伯爵位崇重,使之转历三边, 参随战守,事体不便。”

他们主要是担心这些勋臣子弟跑到地方边镇去,边镇大将不好管束他们,不过朱载坖认为,有的是法办收拾这帮纨绔,朱载坖说道:“既未袭爵,何来公侯伯之称?朕看蓬莱侯这个办法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