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局势颇为严峻,江北三镇总兵皆已表明立场支持福王,这使得史可法深感压力巨大。为了能在福王即位之后确保东林一脉不被清洗,他不得不竭力拉拢黄得功和左良玉二人。
然而,此次黄得功并未明确表态支持福王,这着实让史可法感到困惑不解。莫非是因为黄得功出身于京营,与其他三镇关系不睦所致?
正当史可法暗自思忖之际,突然想起了东海伯叶风,心头不禁猛地一震。他转头望向张溥,神色凝重地开口道:“天如兄,依你之见,东海伯是否有可能暗中扶持某位王爷,挟天子以令诸侯?”说到此处,史可法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几分,仿佛生怕这个猜测会成为现实一般。
实际上,此刻在史可法的脑海深处,还潜藏着一个更为惊人且令人胆寒的念头——以东海关伯所掌握的强大实力而言,如果他有意自立为帝,恐怕也并非是什么难以实现之事。
想到这里,史可法的额头上不知不觉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面对史可法急切的追问,张天如却只是微微一笑,依旧缄默不语。史可法见状愈发焦急起来,连忙追问道:“你到底有没有给东海伯去信啊?快跟我说实话!”
山海关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吴三桂那张带着几分闲适的脸上。此刻,这位崇祯帝亲自册封的平西伯正端坐在书桌前,轻抿一口香茗,任由那股温热的茶香在口中弥漫开来。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封封加急战报如雪花般从京师和北方源源不断地传来。每一封都带来令人揪心的消息,让吴三桂心中的忧虑愈发沉重。
起初,当得知自己被封为平西伯时,吴三桂的确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渴望能够迅速率领麾下兵马赶回京师,解朝廷之危。毕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他作为臣子应尽的本分。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拢散落在四周的兵马,准备入京勤王。
但随着情报越来越多,吴三桂逐渐了解到闯军的强大势力。这支起义军一路攻城掠地,气势如虹,所过之处几乎无人能挡。面对如此强敌,吴三桂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命令大军暂时退缩进山海关,以观其变。
如今,李自成与多尔衮分别派出的使者均已抵达山海关内。一时间,这座雄关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吴三桂深知,自己手中掌握的兵力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筹码。因此,他并未急于表态,而是选择静观其变,试图在这场权力博弈中谋取最大的利益。
当见到李自成的使者时,吴三桂立刻换上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拼命地向对方哭诉自己军队的困境。他声泪俱下地描述着士兵们缺衣少食、武器陈旧等种种问题,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军费支持,恐怕难以抵挡敌军的进攻。